人工养殖珍珠是将细胞移植或珍珠核植入贝类和贻贝体内培育的珍珠,分为无核珍珠和有核珍珠两种。无核珍珠是指将小细胞移植到贝类和贻贝中形成的珍珠。有核珍珠是通过将移植的细胞块插入贝壳状珍珠核中,并将细胞块分泌的珍珠质沉积在核表面而育成的珍珠。如果珠心为球形,则养殖的珍珠为圆形珍珠;如果珍珠核是半球形的,则养殖的珍珠称为半球形珍珠,如果珍珠附着在贝类和贻贝的壳上,则称为壳珍珠。
珍珠根据水体不同可分为海水养殖珍珠和淡水养殖珍珠。养殖珍珠的产量高于天然珍珠。占目前珍珠市场的90%以上。详情如下:
海洋养殖珍珠
(1)海水养殖黑珍珠。目前已知的黑珍珠主要产于夏威夷、大溪地、法属波利尼西亚、陵水、海南、三亚等中国各地。在这些地区,用于养殖黑珍珠的黑盘贝类个体相当大,长度超过300毫米,重量3-4公斤,因此养殖的珍珠尺寸较大,一般超过10毫米的法属波利尼西亚一般为12-15毫米,最大的为20.8毫米,珠层厚,光泽强,深蓝色黑色,圆形,是一种非常优质的珠。
白珍珠养殖。白珍珠在很多大洲都有生产,但是产量很低。主要是日本和中国,他们的产量可以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
日本海水养殖珍珠的产地主要分布在米氏、高知、爱媛、长崎、广岛和熊本,其中米氏生产的珍珠质量较高。日本海水养殖珍珠年产量在40吨以上,居世界第一,大部分质量较好。
我国海水养殖珠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广西防城、钦州、合浦、北海,广东海康(现称雷州)、徐闻,海南陵水、三亚。合浦珍珠和海南珍珠质量较好,年产量14t左右。
半珍珠。半珍珠不是把圆珠切成两半形成的。它们也是一大类珍珠。按照人们的传统观念,珍珠应该是圆的。通常我们看到的海水珍珠直径在5-7 mm,澳洲、印尼等地出产的南洋珍珠直径在10mm以上,不仅非常昂贵,而且不便于镶嵌和佩戴。于是出现了半珠,一直在世界珍珠养殖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日本人首创了这项技术,所以半珠的英文学名“Mabe”也起源于日语。
这种半珠除了日本、澳大利亚、南太平洋国家外,中国海南省三亚、陵水也有栽培。
(4)形象珍珠。形象型珍珠是通过制作人们喜爱的形象(如观音、寿星、佛像、动物、野兽、淑女等)而产生的。)制成相应形状的珠核,植入珠母贝(贻贝)的外套膜和内壳之间,然后将珠母贝(贻贝)放回水中生活一定时间(2-3年)。
细胞片状珠(又名克虚珠——凯希)细胞片状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珍珠养殖过程中,插入的珠心与细胞片状珠分离后,细胞片状珠与母壳的外套膜一起生长形成珍珠囊,母壳分泌的珍珠母在囊内逐渐生长形成不规则的异形珍珠,本质上是海水无核养殖珍珠。珍珠的形状和大小从几毫米到8毫米不等。
养殖过程中的小天然珍珠(也叫籽珠),偶尔会得到一些体积微小、半透明、形状多样(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的小天然珍珠。)。这种种子珠,有米粒那么大,是在栽培过程中形成的,质量很高。它是一种珍贵的中药原料,其粉末是一种很好的保健美容产品。如果口腔效果更好,那就很受欢迎了。
淡水养殖珍珠
淡水养殖珍珠一般是无核珍珠,海水养殖珍珠一般是有核珍珠。中国淡水珍珠产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淡水珍珠养殖虽然自宋代以来一直很成功,但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珍珠养殖产业一直停滞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淡水珍珠养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等省,其中浙江最为繁华,几乎覆盖全省,养殖单位150多个,年产量仅100公斤以上。珍珠主产区位于湖州、绍兴、德清、温岭、舟山、余杭、诸暨。除了少数珍珠质量较高外,大部分都是个体较小、形状不规则的劣质珍珠。这种珍珠,通常被称为商业珍珠,主要用于制作珍珠粉。几颗7-8 mm的珍珠做成项链,每条项链价格在1000元以上(2000-5000元)。
日本的淡水养殖珍珠产于日本列岛中部的琵琶湖和霞浦湖(前者年产6.5吨,后者约3.5吨,总产量约10吨),出口德国、瑞士、黎巴嫩、叙利亚、美国、印度、香港、中国等地。